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36860台。其中,国产品牌只占到8%。
在机器换人背景下,民族产业如何发展壮大,在井喷的市场中分羹?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、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闻鼎传媒公司等单位主办的2014中国(义乌)机器换人高峰论坛不久前在浙江义乌举行。参会专家建言,大力扶植本土工业机器人做强。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朱森第在会上明确提出,要打造出生产强国,必需减缓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设备制造业。
他建议,机器人市场冷的同时要冷思考,在希望应用于的同时,要增大对国产智能装备产业的扶植力度。浙江大学校长助理、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世强某种程度敦促,用户企业要给国产设备制造商比较尊重的应用环境和机会,政府要大力引领并给予补贴扶植。
机器换人只不过不是新的话题,是人类永恒的主题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特别强调,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,生产能力不足将长期存在,机器换人要从实际抵达,切忌一窝蜂,既要抱着大力的态度,又要十分慎重。
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说道,国际金融危机以后,对中国制造业来说,人口红利渐渐消失,劳动力紧缺,成本急遽下降,在国际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大背景下,中国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不可持续,急需转型升级。工业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生产的代表,带给了制造业在模式、理念、技术等多层次的变革。 机器换人是中国南北生产强国的最重要一步。朱森第告诉他记者,目前,中国的制造业现状是大而较强,从大国南北强国是未来若干年中国制造业的方向。
朱森第特别强调,从生产强国的综合指数来看,在由4个一级指标(规模发展、质量效益、结构优化、持续发展)及18个二级指标包含的生产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中,中国2012年综合指数为81.4,同年美国为155.9,日本为121.3,德国为110.7。 必需在质量效益,结构优化,持续发展上优化制造业,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。朱森第认为,我国制造业必需构建四大改变,即由要素驱动向创意驱动改变,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改变,由资源消耗大、污染物废气多向绿色生产改变,由生产型生产向服务型生产改变。
其中,一条主线就是融合,还包括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深度融合,产品与服务的融合,信息化与精益简化的融合,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。
本文来源:博鱼体育-www.dstuye.com
Copyright © 2001-2021 www.dstuye.com. 博鱼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19956479号-4